
胡蝶1908年3月23日(光绪三十四年旧历二月廿一日)出生于上海。祖籍广东省鹤山县坡山乡水寨村。出生时那时她父亲在京奉铁路上任职,全家随父亲在外地生活。9岁那年回到广东,家住广州市。她进了广州培道学校读书,在广州市度过整个少年时期。1924年,16岁的胡瑞华随家人从广州迁回上海。由于她从小爱好戏剧艺术,又碰上中国电影开创期一个极好的机遇,她便决心投身于新兴的电影艺术事业。
1924年初,由郑正秋编剧,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牌式的作品《孤儿救祖记》在上海公演,这部片深深地打动了前来观看的每一位观众,这其中包括年仅16岁的胡蝶。胡蝶受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吸引,投考了由顾肯夫等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电影学校——上海中华电影学校,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。考入影校后,胡蝶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戏剧、电影理论和表演方面的课程,她尤其喜欢表演课程,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去钻研表演,在洪琛、汪煦昌、陈寿荫等一批电影名家的指导下,很快便显露出超常的才华。翌年,即应邀参加了徐欣夫导演,张织云、王元龙主演的《战功》一片的拍摄,随即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。
1925年:《战功》、《秋扇怨》
1926年:《夫妻之秘密》、《电影女明星》、《梁祝痛史》、《义妖白蛇传》(第一、二集)《珍珠塔》(上下集)《孟姜女》、《孙行者大战金钱豹》
1927年:《白蛇传》(第三集)、《女律师》、《新茶花》、《铁扇公主》、《蒋老五殉情记》
1928年:《大侠复仇记》(前后集)、《女侦探离婚》、《白云塔》、《血泪黄花》
1928年—1931年:《火烧红莲寺》(三至十八集)
1929年:《富人的生活》、《爱人的血》、《爸爸爱妈妈》
1930年:《桃花湖》(前后集)、《碎琴搂》
1931年:《歌女红牡丹》、《如此天堂》(前后集)、《红泪影》《三箭之爱》《铁血青年》、《银星幸运》
1932年:《落霞孤鹜》、《战地历险记》、《自由之花》、《啼笑姻缘》
1933年:《满江红》、《狂流》、《脂粉市场》、《盐潮》、《姊妹花》、《春水情波》
1934年:《三姐妹》、《路柳墙花》、《麦夫人》、《女儿经》、《美人心》、《再生花》、《空谷兰》
1935年:《夜来香》、《兄弟行》、《劫后桃花》
1936年:《女权》
1937年:《永远的微笑》
1938年:《胭脂泪》
1940年:《绝代佳人》
1941年: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歌女红牡丹》、《家》
1947年:《春之梦》、《某夫人》
1949年:《锦绣天堂》
1953年:《青春梦》
1960年:《苦儿流浪记》、《后门》、《两代女性》、《街童》 、《孝道》
1961年:《母愛》、《萬劫孤兒》、《慈母千秋》、《萬里尋親記》
1962年:《好女嫁得有情郎》、《恩重如山》、《新姊妹花》、《苦海親情》
1966年:《孤儿奇遇记》、《塔里的女人》、《明月几时圆》